[TVB-S] Sunday Report - 星期日檔案 [2011 - 2019-07-07]

Discussion in 'Variety Shows' started by H!, Oct 5, 2010.

  1. 星期日檔案 - 20121028 我的生前喪禮 (陳偉霖): (Various Links)

    [​IMG]
    陳偉霖天生患有皮膚癌,出生時,臉上及身上都長滿黑色素瘤。這些黑色素瘤令他全身疼痛。他五成皮膚沒有汗腺,因此他的體溫偏高,長期處於微燒的狀態。幾年前,他癌病病發,背部長了一個體型近似榴槤的腫瘤。當他以為那次已到人生的終結,最後,他活下來。
    偉霖自小被醫生判斷活不過三歲、七歲,十一歲,不過,他今年剛度過了三十歲的生日。在生日那天,他在殯儀館為自己舉辦了一個生前喪禮,場地設計、當天的流程等都是由他一手包辦。出席的包括他的家人,親戚及朋友,大家跟他一起經歷了一次葬禮,當中笑中有淚。
    長滿墨點的外表,令偉霖自小承受他人奇異的目光,亦早已習慣觀人於微。這幾年,偉霖身體力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就是向世界說,沒有任何人應該被遺棄的。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77a1kvsbl
    http://rapidgator.net/file/52945056
    http://turbobit.net/sfkomo3eahwl.html
    http://muchshare.net/lkvyl4sohkq8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2. 星期日檔案 - 20121111 大逃港 (上): (Various Links)

    [​IMG]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約有一百萬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
    這一部橫跨三十年的逃亡史,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逃港潮,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今年,距離1962年的那波逃港高潮,已過去整整五十年。
    幾次逃港高潮,都跟當時內地的政治、經濟狀況密切相關。最初,港英政府不承認逃港者的「居民」身份,但對偷渡者其實並不拒絕,因為他們工作賣力,要求又低,正好為經濟開始騰飛的香港,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
    有人說,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正是憑藉那些冒死上了梁山的逃港者,用血和淚創造出來的。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cod6az6tw
    http://muchshare.net/5mkf5ziz0i5t
    http://rapidgator.net/file/55898773
    http://turbobit.net/7ox4finxlmnx.html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43 H!, Nov 11, 2012
    Last edited: Nov 18, 2012
  3. 星期日檔案 - 20121118 大逃港 (下): (Various Links)

    [​IMG]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數以十萬內地居民偷渡來港,史稱「大逃港」。
    屢禁不止的「大逃港」事件,也催生了深圳經濟特區的誕生。內地政府明白,光靠嚴防死守並不可能有效遏制偷渡潮,必須另辟蹊徑,最後作了改革開放其中一項最為重要的決策 ──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設立;自此,逃港人群逐漸消失。
    當年的逃港者,或身隕偷渡途中,或平凡生活、努力打拼,或最終名成利就,或在香港賺到第一桶金後又看中機遇,重新回到那個曾讓他們「再也不想多看一眼」的內地發展,並發家致富。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g2nvn88oi
    http://rapidgator.net/file/57717468
    http://turbobit.net/uudgcrmwd1q4.html
    http://muchshare.net/119yood7w6vh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4. 星期日檔案 - 20121125 外籍生本地校: (Various Links)

    [​IMG]
    不少在港工作或定居的外籍家長,把子女送到本地學校讀書,希望他們融入本地社會。
    南丫島唯一的小學,全校不足一百名學生,有約六成是非華語學生,包括東南亞及歐美國家等。該校是政府津助學校,課程與一般本地學校無異,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但外籍生的中文程度各有差異,學校因此特別設計課程協助他們適應和學習,例如設有中文輔導課及功課輔導課,彌補家長不懂中文,難以教導子女做功課和溫習的問題。
    有些外籍學生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有些則明言自己不是中國人,不喜歡在本地學校讀書。本集透過幾個外籍家庭,探討外籍學童入讀本地學校所遇到的困難。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rkpgxf2jj
    http://turbobit.net/j0essva6gqn5.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59625639
    http://muchshare.net/45uztjx7y42f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5. 星期日檔案 - 20121202 潤物無聲田家炳: (Various Links)

    [​IMG]
    田家炳這個名字,對香港人並不陌生,大家都熟悉以其命名的學校,例如屯門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已經踏入二十五周年。
    田老先生祖籍廣東梅州大埔縣,發迹於印尼,從一間雜貨店開始,然後開設五金工廠,至二次大戰後,看準樹膠生產產業,投身工業。1958年,由於擔心印尼排華,舉家遷往香港,得到新界元老陳日新協助,在屯門填海建廠,從事塑膠工業。1992年,田氏在廣東成立分公司拓展業務,在香港只留下屯門幾幢工廈。直至 2006年及2008年,將廣州、東莞兩家公司轉讓,結束田氏人造革生產事業。
    1982年,田家炳創辦「田家炳基金會」,運作三十年,他一直強調教育對國家發展的要,在香港共捐資興建了二十多所以田家炳命名的機構,包括中小學和幼稚園﹔在全國三十四省、市、區,資助大學九十餘所,中學一百六十餘所。
    田家炳年屆九十三歲,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他已將大部分身家捐出做慈善用途,而其擁有的四座物業業權,包括長沙灣田氏企業中心、屯門田氏中心一至三座,於2009年均已轉入田家炳基金會。基金會亦從家族管理,轉為公眾管理,他本人已退出管理層。
    田老先生奉行「克己儉樸」原則,熟背朱子治家格言,視之為人生座佑銘,一件西裝穿了幾十年﹔提攜後輩,即使年事已高,對學生邀約訪問,來者不拒。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5j6y0k50v
    http://turbobit.net/qotfeutacych.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61160870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6. 星期日檔案 - 20121209 幸福的捨棄: (Various Links)

    [​IMG]
    捐贈的形式有很多,最普遍是捐錢,然而有些人願意作更高層次的捐贈,捐贈自己的身體器官,去拯救另一條生命。
    二十一年前小哥頓在香港尋求骨髓,引發香港成立本地骨髓庫。如果近親不適合移植,便需要在香港以至世界骨髓庫尋合,但異體的骨髓吻合機率只有約萬分之一。幸運地配對了骨髓的病人心情如何?
    瑪麗醫院剛完成一千宗肝臟的移植。今年的毅行者有一組特別的隊伍,是由兩位肝臟醫生、一位捐肝者、一位受肝者組成,四位健兒由肝穿連,想帶出無私捐贈的信息。在十一月二十五日,香港舉行了第一屆器官移植運動會,讓本港、內地及澳門曾接受或捐贈任何器官的人士及家人參加。

    http://rapidgator.net/file/62338785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3rungp7mx
    http://turbobit.net/keaqegllpirj.html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7. 星期日檔案 - 20121216 老來窮: (Various Links)

    [​IMG]
    貧富懸殊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社會,近年更出現「老來窮」現象。根據一些國際做法,貧窮線多數定於入息中位數一半,或六成左右。統計處2012年第二季數字顯示,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0,600元,若以此作標準,即家庭收入大約低於10,300元,便是活在貧窮線下。

    陳婆婆與譚伯伯花盡畢生積蓄用於自置物業,雖然解決了居住問題,但因為沒有餘錢,而子女的收入只算一般,所以未能供養,故此他們以綜援應付日常生活開支。

    研究貧窮問題數十載的社福界權威周永新指出,三十多年前開始研究老人問題時,社會很著重家庭的責任,政府亦以此為藉口不作任何事情,社會普遍認為應該由子女、家庭照顧長者。但近年慢慢發覺客觀環境轉變了,今天的社會跟傳統中國人社會是兩回事,家庭雖然重要,但社會的責任、社會的接納和政府的承擔,亦是很重要的部分。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yp0htsob2
    http://turbobit.net/2850li8cii73.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63743926
    http://muchshare.net/y5grocpgfbcb
     
  8. Attached Files:

  9. 星期日檔案 - 20130120 開飯: (Various Links)

    [​IMG]
    在現時通脹加劇的環境下,無論住屋或膳食,對基層或低收入家庭來說,都造成一定財政壓力;居住開支難以節省,他們大部分唯有以省吃來減少支出。
    基督教女青年會於今年六至八月,訪問了436名十六歲以上的,深水區舊式私樓居民,接近八成的被訪者指,食物價格昂貴是他們首項的生活壓力。
    有基層家長因要長時間工作,無法照顧年幼子女晚餐,有志願機構開辦課後支援服務,每天下午五時至晚上九時,讓一群清貧小學生,留在社區中心或者學校,教他們功課,也免費為他們提供熱食晚餐。
    這個年頭,「開飯」對一些香港人來說,並非易事。

    http://bitshare.com/files/g3g3ax31/TVBOXNOW-Sunday-Report-2013-01-13.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t89mdxbw/TVBOXNOW-Sunday-Report-2013-01-13.rmvb.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70546739/TVBOXNOW_Sunday_Report_2013-01-13.rmvb.html
    http://turbobit.net/t1vg48tz8k51/TVBOXNOW_Sunday_Report_2013-01-13.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yk2f80lnt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10. 星期日檔案 - 20130127 亞洲性奴: (Various Links)

    [​IMG]
    聯合國估計有至少二千一百萬人生活在奴役中,當中超過一半在亞洲,這裡有大約一千一百七十萬被販賣的人口。無線新聞部在泰國跟進當地性奴買賣及交易實況。記者跟隨一名加拿大女義工,在芭堤雅搶救被販賣到當地作兒童性奴的行動。
    泰國每年吸引以千萬計的遊客,經濟不斷發展。在芭堤雅,有一處被形容為尋性之地的旅遊點,那裡有特別多雛妓。但這些兒童為何淪為性奴?人口販賣分子如何操縱他們?
    記者訪問了受害人、警方及嘗試幫助他們的人。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rk5emk28h
    http://turbobit.net/tubhf2wtawng.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74109435
    http://www.vidpe.com/ldxi0tzuo5zg.html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