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K-S] Cultural Heritage - 文化長河山川行 (2012) [10/10] **COMPLETE**

Discussion in 'Variety Shows' started by b-lee, Mar 31, 2012.

  1. b-lee

    b-lee ǝʌıʇɔǝdsɹǝd ʇuǝɹǝɟɟıp ɐ

    16,149
    808
    1,323
    cult2012.jpg

    Description
    承接《文化長河》節目的探索精神,今次第三輯「山川行」系列繼續帶觀眾穿州過省兼上山下海。共十集的文化紀錄片集沿著江河和山川深入探索,尋找被遺忘和失落中的中華文明。

    中國的歷史本就以江河為起點,若黃河、長江文明是華夏文化的腹地,分佈於中國各地的山巒嶺嶽便是其心臟。有水才能孕育文明,有土壤才能讓人們繁衍生息,山川之間其實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國所包含的各個民族在當中受滋養,互相吸納、融合,令人文精神得以存續和延展開去。而探看源於山、水之間的民族、文化,正是今輯節目的焦點。

    節目首集以中國的母親河為起點,前往聚居於青海循化縣、黃河上游岸邊的撒拉族,探看這些古代移民的生活。之後沿着山轉,再走到雲南元陽,親身體驗哈尼梯田之美及其融於自然的奧妙、紀錄哈尼族人的生活變化。然後,我們繼續走到鄰近中、緬邊界的怒江之上,探看傈僳族人溜索過河的絶技以及其基督教信仰的起源;又攀上河南太行山脈斷崖峭壁之上的郭亮村,行走險要的天梯和村民以血汗開鑿的絶壁長廊;之後,再走進隱於山西臨縣大山深處的窰洞,下海到福建沿海,了解傳统福船的建造技術及三都澳萬頃漁排上的生活,並追尋長江三峽支流神農溪中獨特而古老的行業──裸體縴夫所面臨的種種挑戰。藉此「身土不二」,以令觀眾體驗人類與環境兩者間的密切關係,並在珍惜水土資源上有所啓發。

    Google translated
    [​IMG]

    Episode 01 - 山川行
    http://pserve.se/q7f4sot76put
    http://bitshare.com/files/jy3kqgfy/Cultural.Her.12.CH01.rmvb.html
    http://filevelocity.com/zzse6ta8j4y6/Cultural.Her.12.CH01.rmvb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6v5vi63wnhr7/n/Cultural_Her_12_CH01_rmvb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8sdvpo8wf
    http://ul.to/j0c1layy

    Episode 02 - 水田奧妙
    http://pserve.se/g0zpjtcfv2dp
    http://bitshare.com/files/bl0slykw/Cultural.Her.12.CH02.rmvb.html
    http://filevelocity.com/2ozeysfk2lgo/Cultural.Her.12.CH02.rmvb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odre46gd2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6t5qg03g3fqv/n/Cultural_Her_12_CH02_rmvb
    http://ul.to/uvbefmym

    Episode 03 - 人在山田
    http://pserve.se/qiemohlmv5ic
    http://bitshare.com/files/bbfac1qs/Cultural.Her.12.CH03.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t5127jj9c
    http://fiberupload.com/4ehha1l3d19h/Cultural.Her.12.CH03.rmvb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2g131r38xmo1/n/Cultural_Her_12_CH03_rmvb
    http://rapidgator.net/file/4153494/Cultural.Her.12.CH03.rmvb.html
    http://filevelocity.com/zq3bbmrpkumk/Cultural.Her.12.CH03.rmvb

    Episode 04 - 溜索飛人
    http://pserve.se/qiyj9bchchd0
    http://bitshare.com/files/iq941evu/Cultural.Her.12.CH04.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tgyvhruux
    http://fiberupload.com/5th55dlkp3dx/Cultural.Her.12.CH04.rmvb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4ni51edpn0qt/n/Cultural_Her_12_CH04_rmvb
    http://rapidgator.net/file/6175131/Cultural.Her.12.CH04.rmvb.html

    Episode 05 - 絕壁上的兩條路
    http://pserve.se/4gjrih0273w9
    http://bitshare.com/files/iac2o31g/Cultural.Her.12.CH05.rmvb.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8695246/Cultural.Her.12.CH05.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w449lrlba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samuu1gcqzb/n/Cultural_Her_12_CH05_rmvb

    Episode 06 - 褪色的光環
    http://pserve.se/ork1q3vbgo69
    http://bitshare.com/files/c8gdufhc/Cultural.Her.12.CH06.rmvb.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11294580/Cultural.Her.12.CH06.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r40e1ek4t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4doad7x5uxh7/n/Cultural_Her_12_CH06_rmvb

    Episode 07 - 福船手作
    http://pserve.se/6t45ra4siby2
    http://bitshare.com/files/29ck9kjz/Cultural.Her.12.CH07.rmvb.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14224416/Cultural.Her.12.CH07.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c9eykrki4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41f1ybbmu5fr/n/Cultural_Her_12_CH07_rmvb

    Episode 08 - 大海的浮城
    http://pserve.se/idbq4q0bxcr2
    http://bitshare.com/files/o2tfdh8t/Cultural.Her.12.CH08.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bct01r6sv
    http://filevelocity.com/a6idsmhm5jw4/Cultural.Her.12.CH08.rmvb

    Episode 09 - 喜樂山中
    http://pserve.se/5tvjz64hepm4
    http://bitshare.com/files/x6at29tk/Cultural.Her.12.CH09.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mwdjoyhy7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46nfvfmd00gl/n/Cultural_Her_12_CH09_rmvb
    http://filevelocity.com/v3t9pl2veq31/Cultural.Her.12.CH09.rmvb

    Episode 10 - 神農縴夫
    http://pserve.se/14bxbmh9c3dk
    http://bitshare.com/files/muhxqp9j/Cultural.Her.12.CH10.rmvb.html
    http://lumfile.com/heartcny2w3m/Cultural.Her.12.CH10.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fdxdzcorf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6798v9lkwgg1/n/Cultural_Her_12_CH10_rmvb
    http://freakshare.com/files/0axtp5hk/Cultural.Her.12.CH10.rmvb.html
     
  2. Episode 01: 《守望黃河》 (TVBOXNOW Version Links)

    [​IMG]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自古以來,中華各個民族沿河而生活,黃河之水構建成人文生活的不同面貌。而在青海高原東部邊緣,有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滔滔的黃河水奔流其中,村莊錯落,阡陌相連,其中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便是十萬撒拉族人的主要居住地。
    黃河水流湍急,歷史上有「天下黃河不橋」的說法。撒拉族以羊皮筏橫渡黃河,這種傳統水上交通運輸工具,可乘人,可載貨,小的可載重二三噸,大的可載重10餘噸。撤拉族亦懂吹奏樂器「口弦」,口弦一般用銅或銀制,形似馬蹄,只有萬字夾般大,樂聲柔弱淒美。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又稱宰牲節,於每年希吉拉曆(伊斯蘭教曆)十二月十日舉行。它是撒拉族最重要的節日,過節前人人將家中灑掃乾淨,當日成年穆斯林特意沐浴熏香並穿上盛裝,男子於清晨到清真寺參加禮拜。各家各戶都宰殺牛、羊或駱駝,煮出手抓羊肉、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等食物來宴請客人,並會互相拜會。
    撒拉族是一個移民民族,與中華文化融合而生,依黃河而活。隨著時代變遷,很多傳統文化後繼無人,慢慢成為行將消失的黃河水邊的族群。過去,撒拉族在文化長河中閃礫著獨有的光茫,但現在卻在時代的進程中掙扎求存,默默守望著黃河。
    編導:陳偉棠

    http://bitshare.com/files/vlvaic9w/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1.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nzrnrvcu/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1.rmvb.html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c47cb53/n/TVBOXNOW_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01.rmvb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3. Episode 02: 《水田奧妙》 (TVBOXNOW Version Links)

    [​IMG]
    每一種能經久流傳的古老文化,總對現代文明帶來啟發,地球六分水、三分山、一分平地,維持梯田農業,是未來全球糧食發展的啟示。
    一千二百多年前,在蒼涼的元陽哀牢山,哈尼人用簡約的鋤頭,沿等高線把山坡開成農地,塑造出邁向天際的梯田。這19萬畝梯田,是莽然浩壯的集體勞作方式,至今仍養育著30多萬農業人口,卻沒有人知道開墾者的名字。
    耕作首要條件是水源,整個山上雖然沒有水庫,但雲海就是天空中的大海,森林就是綠色水庫。樹木,被視為庇祐哈尼人的神,樹木可以貯水,敬樹的信仰保護了水源。流淌在哀牢山下的紅河,是梯田供水的源頭,水氣從低緯度蒸發,順著山爬,到山上變成雲霧,降雨到原始森林,匯成涓流再回歸江河,便完成一次完整的水循環。水,沿哈尼人開闢的水溝流淌而下,帶著牲畜糞便,為泥土施肥,孕育了農作物。
    梯田經常雲霧繚繞,吸引了無數攝影人來追光逐影,飄渺的雲霧,就是梯田水源的具體展現。哈尼梯田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梯田,一個水稻品種持續種植了上千年,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紅河州舉辦世界梯田大會,哈尼梯田漸受世界注視,她的傳統智慧,對地球生態有啟迪作用,哈尼人並不征服自然,而是融合於大自然的循環,從中尋到自己的的生存空間,創造出森林、村寨、梯田與水系和諧統一的生態系統。不過,當講求經濟效益的思維不斷入侵哈尼梯田區,原生態的食品,與及這個強韌的水稻品種,不知還可以持續多久。"
    在偏遠山上這豐饒的稻米之鄉,留給哈尼後人活命的糧食丶和謎一般的農耕智慧,而天人合一的奧妙,正藴藏其中。
    編導︰潘婉儀

    http://bitshare.com/files/7iqbp152/Cultural-Heritage-2012-Ch02.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r5z5foxq/Cultural-Heritage-2012-Ch02.rmvb.html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c471233/n/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02.rmvb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x87bt61sr
    http://www.rapidgator.net/file/2716917/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4. Episode 03: 《人在山田》 (TVBOXNOW Version Links)

    [​IMG]
    一千二百多年前,哈尼族祖先在环境恶劣的云南县元阳哀牢山,为求生存,用锄头开辟出一片山田,无意间创造出一个梯田生态系统,造就了人文及自然景观,亦建立起一种以梯田为生命重心的文化。
    梯田生产的哈尼红米,不施农药,一年一造,秋收日子需要人手,叔伯兄弟通常会合力干活,梯田维系了宗族情谊,一袋袋谷,要从最下级梯田背回家,确是粒粒皆辛苦。山,提供了田地,但是亦令农民格外奔波,两级梯田的高差达一米,在田间攀爬,不能用扁担,哈尼人习惯用背篓,他们背土背砖丶背农作物,甚至让孩子在背篓长大,背着几十斤上山,人无法不低头,哈尼梯田文化的重心,就是岁月磨炼出来的刻苦和谦卑。
    哈尼人的传统居住文化,以茅草织成屋顶的蘑菇房作为代表,不过,新一代不再留恋老房子,蘑菇房已非常稀少。李劲松是家中长子,为改善家计,到深圳奋斗了15年,3年前回流家乡,他坚持保留老旧的祖屋,认为它是家族亲情的象征,每逢节日,一家人会回到老祖宗的房子团聚,吃自家梯田种的红米。
    流传了千多年的衣服,表现了民族的情感所依,哈尼女装采用蓝丶黑等素色,代表朴实的民族性,衣服上的条子代表山路,颈前的一圈代表梯田,哈尼族的一生,就是沿着山爬丶绕着梯田转。
    村里一个70多岁的老伯去世,男亲属在屋外吃酒,妇女穿上华丽传统服,小孩子围在一起玩游戏,死亡,对哈尼族来说并不可怕,而是生命的自然流程。哈尼人出生后,将一生投放在梯田,去世后仍然下葬在梯田边,在另一个世界里守望梯田。
    梯田是大人的工地,却是孩子的游乐场,11岁的李宇航和玩伴爱跑到田里撒野,将来,这片田,父亲将会传给他。哈尼新一代,大部份在学校读书,甚少帮忙种田,面对祖辈开垦承传下来的万顷山田,去与留的选择,将会成为长大后的一大难题。
    编导∶潘婉仪

    http://freakshare.com/files/w7wbrn4a/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3.rmvb.html
    http://rapidgator.net/file/4228355/TVBOXNOW_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03.rmvb.html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5. Episode 05: 《絕壁上的兩條路》 (TVBOXNOW Version Links)

    [​IMG]
    巍峨的太行峽谷壯闊俊美,深山斷崖上,聳立著一個海拔1600多米的村莊—郭亮村。在大山中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培養比石頭更頑強的意志,深山中有兩條路,為兩代人帶來了不同的風景。
    郭亮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輝縣西北55公里處,東漢末年,地主和封建官僚不斷剝削,民不聊生,太行山區的郭亮,在絕壁上隱藏練兵,率領農民揭桿起義,後人爲了紀念他,將其大本營稱爲郭亮村。老村資源匱乏,一切皆建自太行山的條石,村中盡見石橋、石房、石桌、石床,隱世石頭村莊,有種原始粗糙的美。
    從前,世代人都是走一條絕壁小路,稱為“天梯”。油鹽醬醋丶牛羊雞豬,全是從山下抱上來。天梯始建於明代,清道光年間擴修,在90度角的絕壁上鑿出“之”字型石坑,最窄的地方只有0.4米,上頂峭壁,下臨深淵,一摔下去,人便葬身太行山。當時上學難丶看病難丶結婚難,年青一代都逃到山下去。
    為了不讓郭亮村成為無人廢村,1972年,郭亮村民決定開鑿下山的第二條路,一條稱為郭亮洞的車路。他們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全憑手力,以愚公移山式的拼勁,歷經5個寒暑,一錘一錘鑿去了2萬6千立方米石頭,開闢出總長1300米、寬6米、高4米的長廊,在1977年5月1日通車。兩條寶貴生命為開路而犧牲了,但他們留下的,是交通史上一項人類奇跡。
    如今,沿太行峭壁而上,陽光透過郭亮洞的天窗,在山體上畫出獨特的光影,光線流轉,好像走進一條時光隧道。公路開通之後,憑素雅的山鄉風情,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還有溶洞和銀瀑,郭亮村受遊客丶畫家、攝影家、影視導演青睞。村裏家家都開展旅遊業,成功吸引年青一代留下,但新一代卻缺乏了老一輩山民的拼勁,郭亮洞這條石路帶給村裏人的究竟是什麼,一時間也說不清楚。
    冬天的初雪,降臨太行山,公路和天梯都不能走,沒有遊客的紛擾,大山回復一片恬靜。嶙峋的郭亮洞裡,每一斧每一鑿都烙印著愚公移山的決心,老一輩憑雙手,創造自己想走的路,而未來的路,就看下一代如何走下去。

    http://bitshare.com/files/6r7p0vri/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5.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wrrb8c0p/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5.rmvb.html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38asqxcvj6vj/n/TVBOXNOW_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05.rmvb
    http://rapidgator.net/file/8804659/TVBOXNOW_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05.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4uue1lqg3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6. Episode 06: 《褪色的光環》 (TVBOXNOW Version Links)

    [​IMG]
    在古代未有現代交通之前,黃河是中國的黃金水道。磧口鎮位於山西省臨縣黃河中下游岸邊,這裏曾經騾馬絡繹不絕,商賈巨富雲集,以窰洞建築而成的商埠碼頭曾經是晉商必爭之地,由於黃河河面到這裏驟然由五百米收窄至不足一百米,碎石堆積,形成淺灘激流,稱為磧口。大小商船不可以再前進,於是在磧口鎮靠岸,再經由陸路轉運。由駱駝、騾馬組成的大規模商隊,將貨物運往太原、上海、天津、甚至北京等地,而東部的貨物亦經由碼頭運往西北,磧口鎮由明末清初開始形成商埠,至民國初年全盛時期有商號四百幾家,繁榮不下於當時的上海、天津。以油、鹽、毛皮、藥材的轉運為主,單是麻油廠便有三十幾家,當地民謠有所謂「磧口街上盡是油,三天不運滿街流」,可見當時貨運之盛。有興盛便會有衰落,歷史的循環是無法阻擋,經歷了民國年間的商貿高峰,五十年代之後,由於鐵路、公路交通的開通,加上當時黃河泛濫水淹,磧口鎮變得蕭條落泊,昔日的駝馬鈴聲不再喧鬧,但是晉商大戶的後人依然堅守黃河岸邊。
    著名畫家吳冠中說自己一生中有三大發現,其中之一就是山西臨縣嘖口鎮李家山村,位於嘖口古鎮南3公里處,隱於大山深處,空靈幽雅。吳冠中於1989年到李家山采風時說:「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窰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當年磧口鎮只有商號,沒有大宅民居,商家為了安置妻妾兒女,於是在周邊找尋風水寶地,大興土木,黃河邊上的李家山就成為晉商的大宅,當時有兩大財主,在東面山坡的東財主李登祥,及西面山坡的西財主李德峰,他們日進千金、富甲一方,於是在山上比拼財富,在幾百米、四十五度斜的山坡上爭建大宅。
    中國現時仍有四千萬人住在窰洞式建築,這「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陝甘寧山西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結合大自然建築的窰洞。窰洞文化同時也成就了當地剪紙藝術,中陽剪紙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計汝女士,住在山西省的小窰洞,過著樸素的生活,但是做出巧手的工藝。中陽剪紙藝術源於漢代,流傳在山西一帶,以前是農村婦女的即興創作,取材於日常生活,結合原始文化,亦可用於窰洞裝飾。
    千年歷史的窰洞,緊扣黃河而存活,褪色的嘖口鎮在經歷輝煌歷史之後,彷彿時光停頓,昔日絡繹不絕的駝馬騾聲,變成今日簡樸寧靜的古鎮,歷史從來只有向前進,但是當我們回頭一望,又會否找到一點痕跡,可以值得令你停下回味呢?
    編導:陳偉棠

    http://bitshare.com/files/qq2184tm/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6.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ocor00ky/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06.rmvb.html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3li51z2x50mv/n/TVBOXNOW_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06.rmvb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gw8b3zqhh
    http://rapidgator.net/file/11288385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7. Episode 08: 《大海的浮城》 (Various Links)

    [​IMG]
    福建海洋民族離不開大海,在霞浦及寧德,與日本沖繩緯度相近,氣候溫和,物產豐富,這裡有個海灣名叫三都澳,有萬頃魚排,仿似一座漂浮在大海的小鎮。
    三都澳是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位於寧德市東南面,主要由5個島和1個城澳半島組成,海灣如甕缸般腹大口小,水流平緩,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亦是世界唯一保護下來的大黃魚自然?卵場,被稱為大黃魚的故鄉,1988年開始,大黃魚人工養殖成功,至近年還養殖鮑魚等海產。
    700多平方公里的三都澳水域,擁有12萬個網箱,連流動人口有超過12000人居住在魚排上,這片背山面海的養殖區,居民靠小艇穿梭往來,區內有超市?修理廠?油站?警隊等,生活設施完備。
    一日之晨,由賣新鮮濕貨的菜艇揭開序幕,孩子坐海上校車到岸上上學,當船機維修店忙個不停的時候,忽然背後三房一廳的新造獨立屋要下水了,小艇拖著屋渡海,到達養殖區安頓,轉眼又到餵魚的時候,小小的海上生活圈子,作息有序,如此這般就渡過了一天。
    大海,是豐饒的神秘之地,而生命,就在潮來潮去間,自然生長。這片大海,就像漁民的田地,他們播種?整理?然後靜待收成,海洋民族的後代,繼續依戀海洋味道的日子。
    編導︰潘婉儀

    http://muchshare.net/x7hunk2igj89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f2vq2uuyh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5cr90oyd3pyf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8. Episode 09: 喜樂山中 (Various Links)

    [​IMG]
    怒江兩岸村子裡,有很多基督教教堂,是十九世紀初西方傳教士到來以後開始建造的。傈僳人沒有他們的文字,英國傳教士富能仁,當年為了方便傳道,便替傈僳人創造了一套拼音文字,現時他們所用的聖經,也就沿用自這套傈僳文寫成的。後來基督教更成為傈僳人的主要宗教信仰,而他們的四聲部合唱,傈僳語無伴奏讚美詩,更十分有名。
    走到福貢,老姆登基督教堂前,看這山上、雲上的孩子上主日學、唱歌,在碧羅雪山和怒江的襯拓下,此情此景,好比天上人間。他們聖誕節是這樣慶祝的,每年城鄉裡一條村子會被選中,然後附近村子的教友便會過來,在教堂禱告唱歌,連續三天一起吃喝,十分熱鬧。
    這裡的基督徒有不煙不酒的清規,因當年傳教士發現,貧窮的少數民族愛酒如命,窮得糧食不夠也要用糧食來釀酒,而煙酒也對身體不好,於是便訂下這規條,幫助他們解決糧食問題。另外當地還有個說法,就是因為他們窮得沒錢喝酒,於是便走去當基督徒了。
    不能喝酒,對少數民族來說,可能己經是基督教給他們最大的挑戰。怒江就是一個給你充滿基督教味道的地方。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57fxmz8dz1rf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f9mksrq1u
    http://muchshare.net/79hpnbva4lqc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

  9. Episode 10: 《神農縴夫》 (Various Links)

    [​IMG]
    大江河水,時而洶湧,時而平靜,歷史上,人類既要克服江河,又要賴以為生,在長江三峽巴東縣神農溪裏,有一群無畏無懼的人民,以血肉之軀,駕馭天險,同淺灘激流搏鬥,他們就是神農縴夫。
    縴夫是指以縴繩拉船運貨的船工,在巴東縣神農溪的大山之中生活著許多土家族老百姓,過去這裏沒有公路,山裏人的生活用品都是靠水路運輸。因為神農溪河道狹窄、彎曲、激流險峻,行船常常需要縴夫拉縴才能逆流而上,千百年來形成當地的拉縴文化。今天,隨著公路開通,2009年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建成,三峽庫區水位上升,神農溪淺灘變成河流,縴夫不再需要拉船,這一行業亦已沒落,但在巴東縣的一羣村民卻組織起縴夫隊,誓要保衛這千年文化,縴夫隊成員不過百幾人。今天縴夫的工作性質亦隨三峽工程的完成而有所改變,由從前的運輸載貨,變成以旅遊作業為主,但在繁重體力勞動中,只要縴夫們喊上號子,船工就會忘記疲勞,忘記生活中的一些艱辛,在演變的時代中繼續守護長江。
    82歲的向文斌是神農溪最老的縴夫,幾十年來馳騁於長江激流之中,雄壯的肩臂每天拉縴,唱著傳統的縴夫之歌,也看著縴夫文化的興衰,只要一天還能拉縴,他都不願退下來,他承然是神農縴夫的活字典;而47歲的張厚方是縴夫隊的隊長,他17歲開始做縴夫,養妻活兒,作為土生土長的巴東縣神農溪人,張厚方毫不掩飾自己曾是一名裸體縴夫,因縴夫整天泡在江水中,穿著衣服工作不方便,而當時的衣服都是自家織的土布,一旦沾水就容易貼在身上,將皮膚磨破,故此不少縴夫乾脆全裸拉縴,承然,長江裸體縴夫是一種文化,是祖祖輩輩自然形成的。
    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長江三峽水位上升,也影響著縴夫的生活。在歷史長河中,縴夫文化亦面臨被掩沒,但神農溪縴夫隊成員各有傳奇,承載著中華文化的足跡,為保衛縴夫文化,縴夫這個職業,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佔據他們的身體,彷彿跟神農溪的山嶺河谷自然結合,天人合一。

    http://bitshare.com/files/thj88cl4/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10.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n2zrckas/TVBOXNOW-Cultural-Heritage-2012-Ch10.rmvb.html
    http://www.filefactory.com/file/4jr71s77l9ab/n/TVBOXNOW_Cultural_Heritage_2012_Ch10.rmvb

    Torrent Attached
     

    Attached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