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電視部將製作十集以 “到處留情” 為主題的「香港故事」,但不是叫大家風流成性,而是以探討每處地方的歷史、特色以及人情故事為主。我們更加歡迎市民登上「香港故事」專用的流動錄影車,分享他們在該地區的有趣故事、難忘經歷,以及種種悲與喜、樂與怒,拼湊出該區的風物人情和集體回憶。 Episode 01: 銅鑼灣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1 S Y N O P S I S 銅鑼灣是香港著名消費娛樂熱點,也是潮流名店集散地。銅鑼灣舖租位列全球數一數二,擁有全球舖租第二貴的街道,但原來百多年前香港開埠時,銅鑼灣只是一個聚集勞苦大眾的碼頭倉庫區,究竟她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名店林立的消費熱點? 隨著香港踏入商場化年代,時代廣場的出現令銅鑼灣的租金節節上揚,時代變遷令不少地標從銅鑼灣地平線上消失。利舞臺、大丸日資百貨可說是不少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今集節目將回顧一下它們在銅鑼灣的故事。 被訪者包括﹕利德蕙(利希慎孫女)、丁新豹(歷史博物館前館長,居住銅鑼灣超過40年)、阮兆輝(粵劇名伶)等等。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HXKFAGXO http://www.megavideo.com/?d=HXKFAGXO[/hide] Episode 02: 荃城.傳承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2 S Y N O P S I S 說起荃灣,你會想起高聳入雲的如心廣場,還是山上林立的寺廟禪院?有否想過,早已是市區一部分的荃灣,昔日是遍佈西洋菜田的「淺灣」,「發達到金山,想死去荃灣」? 不過,自1961年規劃為第一代衛星城市,五十年來,荃灣的發展巨輪便從沒停下。由早期打電話當長途計的市郊,到後來成為工業重鎮,最初搬到荃灣的居民如何開荒?原住村民怎樣搬村為新市鎮發展開路?當年的工廠領班,以及由山寨廠做起的工業家,又如何重塑荃灣各類工廠和山寨廠千帆並舉的面貌? 荃灣新市鎮包括葵青荔景等地,昔日交通未完善,居民竟要坐豬籠車出入?第一代小販商戶,以及電台電視節目主持林超榮,又如何見證眾安街、川龍街一帶成為的消費中心? 編導:麥嘉緯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IHCB0ZDC http://www.megavideo.com/?d=IHCB0ZDC[/hide] Episode 03: 由春秧街說起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3 S Y N O P S I S 早於國共內戰時期,不少上海人走避到香港,並居於北角一帶,因此於50年代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上海人於北角開設上海餐館及理髮店。到了60年代,上海人搬離北角,與此同時陸續有福建人聚居,尤以春秧街一帶最為明顯,北角亦由小上海變成小福建。 1957年北角邨落成,屋邨以低密度設計,且位於海旁,環境優美,有人認為獲抽中入住北角邨好比中馬票。2002年北角邨被拆卸,至今該地皮仍然丟空,但居民鄰里之情卻保留在老街坊記憶中。 華豐國貨是香港現時少數的國貨公司之一,四十多年來屹立不倒。一直以來,不少愛國團體、左派機均集中於北角。1967香港發生暴動,8月4日,港英政府派出直升機,降落在北角僑冠大廈天台,突襲及圍剿大廈內的左派大本營。今天走進北角,會否仍然感受到強烈的愛國色彩?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8VDRYIB0 http://www.megavideo.com/?d=8VDRYIB0[/hide] Episode 04: 鑽石山有個荷里活 Spoiler: T H I S E P I S O D E S Y N O P S I S 位於東九龍的鑽石山,是以住宅為主的社區,未來政府計劃在此興建沙中線車站,位置正是大磡村及元嶺村的舊址。以往,大磡村及元嶺村一帶是大型寮屋區,房子層層疊疊,居住環境擠迫,情況與鑽石山閃閃生輝的名字風馬牛不相及。但原來,鑽石山上有歷史悠久的石礦場,與名稱中的「鑽石」有莫大關係。 鑽石山也是早期的電影夢工場,星光熠熠,出產不少影壇巨星。現時大老山隧道一帶,曾經有大觀片場及堅成片場,而斧山道則有永華片場、國泰片場及嘉禾片場,有不少電影公司曾租用場地拍攝電影或在附近取景。 大磡村雖然是寮屋區,但原來臥虎藏龍,為了方便拍攝電影,部份電影人曾居住於大磡村旁的「大觀園」石屋,例如有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喬宏、王萊、賀賓及鮑方等。喬宏的太太小金子形容這個地方:「住了十多年,美到無比,我一直記得…」。令電影界幕前幕後回味的,還有聯誼路的手造皮鞋及擔擔麵,不少影迷到麵舖追星,引起不少趣事。 隨著政府於八十年代及二千年大規模清拆這遍寮屋區,片場也陸續搬離此區,以往的光影回憶只能在電影回味。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C7L3YR67 http://www.megavideo.com/?d=C7L3YR67[/hide] Episode 05: 浮家泛宅香港仔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5 S Y N O P S I S 昔日香港仔避風塘的風貌,曾經是不少本地名信片的標誌畫面,水上的浮家泛宅、海鮮華舫的霓虹光芒,吸引過無數遊客特地前往,在舫上品償海鮮美食的風味,更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繁華漁港的背後,卻是一段段漁民辛勞工作糊口的故事,艇戶小孩不慎遇溺時有所聞,而普遍較低的教育水平,更令水上人受到陸上人歧視,他們的默默耕耘,沒有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隨著水上人逐漸遷居陸上,漁民數目減少,避風塘擠得水泄不通的景象已成過去,取而代之是避風塘兩岸,一幢幢建築華麗的住宅大廈,舊日的漁火閃閃只有在明信片裡回味。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7GXZKT85 http://www.megavideo.com/?d=7GXZKT85[/hide] Episode 06: 靜觀其變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6 S Y N O P S I S 今天的觀塘可算是充滿矛盾的地方,它充斥著舊樓、舊工廠大廈,裕民坊一帶已十室九空,等待重建;但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創意工業亦同時進駐工廠大厦之內,而新型商貿大厦陸續落成。 1950年代前的觀塘是荒蕪的海灣,1954年政府發展觀塘,將觀塘打造成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政府於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騰出土地予廠家,並於1959年完成。六、七十年代,觀塘工業區十分繁盛,到處張貼招聘街招,工廠女工早出晚歸,笑言當時是「星星月亮,不見太陽」。 政府發展觀塘工業的同時,於工業區附近興建一些五至六層高的住宅,方便市民上班。但在發展過程初期,各項民生設施不足,令觀塘被評為失敗的衛星城市。由於當年治安欠佳,童黨問題嚴重,觀塘更一度被視為「紅番區」。此外,七十年代滿街小販,當年政府為安置無牌小販,開設臨時小販市場,唯屹立至今三十年多仍不改「臨時」之名。裕民坊一帶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市區重建計劃,倒不如趁它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前,再細味它獨特的舊區風貌。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1YNWQ6HS http://www.megavideo.com/?d=1YNWQ6HS[/hide] Episode 07: 後花園記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7 S Y N O P S I S 在城市發展的巨輪下,西貢這個香港後花園,如何保持世外桃源的自然面貌,以及充滿人情味的鄉村風情? 週末假日,西貢墟總聚滿各區以至世界各地的遊人,但他們卻未必知道,自己隨時踏在天后廟的「風水?」上。居民當年如何與殖民政府據理力爭,保留這鄉土文化?西貢的村落文化,與新界其他地區如何大不同?從三百年來孟公屋成氏與大水坑張氏歲歲互相拜年的報恩故事,你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漫步萬宜水庫之時,你是否知道,澄碧的水原來浸沒了一間間村屋?村民娓娓道來當年搬村點滴。郊遊野餐、遠足登山之際,你有否想過,蒼翠的山頭和四通八達的路徑,原來都得來不易?漁護署職員細數昔日暴雨中植樹、人手建路的經歷。 為西貢人出頭的外國人、歷經漁業與時並進的漁民、愛上西貢繼而致力保育西貢的退休外籍警察,一代一代西貢人和愛西貢的外區人,如何努力耕耘灌溉、守護保育西貢這片淨土? 編導:麥嘉緯 [hide] http://filepost.com/files/73dc7dcd/RTHK-香港故事(18)-Ch07-後花園記-2012-01-23.rmvb http://www.fileswap.com/dl/xe2oQLfKwR/Happiboi@PA_Hong_Kong_Stories_香港故事(第18輯)_07.rmvb.html[/hide] Episode 08: 田中作樂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8 S Y N O P S I S 昔日的沙田農田處處,是人口稀少的鄉郊地方。早於六十年代,沙田已經是熱門的郊遊景點,居於市區的人可以乘搭火車,很快便到達沙田站,再往望夫石、西林寺、萬佛寺等地方遊覽。 八十年代,政府發展沙田,建於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令沙田人流大增;同時,九鐵陸續增設大圍站、馬場站,沙田景點越來越多,大圍單車公園、馬場、彭福公園成為各區居民的假日好去處。 沙田,這個被譽為規劃得最成功的新市鎮,它如何在現代化的同時,保留原有的鄉土氣息? [hide] http://jumbofiles.com/jm2cfsz5aa4m http://hotfile.com/dl/144423932/d0cd800[/HIDE] Torrent Attached
Episode 02 - 荃城.傳承 http://www.filejungle.com/f/P7VfRJ http://www.fileserve.com/file/XqzhFxS http://www.filesonic.com/file/4294812945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pe7zzMp http://filepost.com/files/1m2624bb http://ul.to/j5nd8kyc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第二集﹕荃城.傳承 說起荃灣,你會想起高聳入雲的如心廣場,還是山上林立的寺廟禪院?有否想過,早已是市區一部分的荃灣,昔日是遍佈西洋菜田的「淺灣」,「發達到金山,想死去荃灣」? 不過,自1961年規劃為第一代衛星城市,五十年來,荃灣的發展巨輪便從沒停下。由早期打電話當長途計的市郊,到後來成為工業重鎮,最初搬到荃灣的居民如何開荒?原住村民怎樣搬村為新市鎮發展開路?當年的工廠領班,以及由山寨廠做起的工業家,又如何重塑荃灣各類工廠和山寨廠千帆並舉的面貌? 荃灣新市鎮包括葵青荔景等地,昔日交通未完善,居民竟要坐豬籠車出入?第一代小販商戶,以及電台電視節目主持林超榮,又如何見證眾安街、川龍街一帶成為的消費中心? 編導:麥嘉緯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3 - 由春秧街說起 http://www.filejungle.com/f/dD8BWf http://filepost.com/files/417fc833 http://www.filesonic.com/file/YDOQw1c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dfxSVPm http://www.fileserve.com/file/n8tKWsH http://ul.to/vpdveulp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早於國共內戰時期,不少上海人走避到香港,並居於北角一帶,因此於50年代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上海人於北角開設上海餐館及理髮店。到了60年代,上海人搬離北角,與此同時陸續有福建人聚居,尤以春秧街一帶最為明顯,北角亦由小上海變成小福建。 1957年北角?落成,屋?以低密度設計,且位於海旁,環境優美,有人認為獲抽中入住北角?好比中馬票。2002年北角?被拆卸,至今該地皮仍然丟空,但居民鄰里之情卻保留在老街坊記憶中。 華豐國貨是香港現時少數的國貨公司之一,四十多年來屹立不倒。一直以來,不少愛國團體、左派機均集中於北角。1967香港發生暴動,8月4日,港英政府派出直升機,降落在北角僑冠大廈天台,突襲及圍剿大廈內的左派大本營。今天走進北角,會否仍然感受到強烈的愛國色彩?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4 - 鑽石山有個荷里活 http://www.filejungle.com/f/2EAjDD http://www.filesonic.com/file/qyfG1IB http://www.fileserve.com/file/tfFssrN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NWp6dUk http://ul.to/3z2nilfk http://www.fileswap.com/dl/hfze0nLpkf/Hong.Kong.Stories.18Series.04.rmvb.html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第四集﹕鑽石山有個荷里活 位於東九龍的鑽石山,是以住宅為主的社區,未來政府計劃在此興建沙中線車站,位置正是大磡村及元嶺村的舊址。以往,大磡村及元嶺村一帶是大型寮屋區,房子層層疊疊,居住環境擠迫,情況與鑽石山閃閃生輝的名字風馬牛不相及。但原來,鑽石山上有歷史悠久的石礦場,與名稱中的「鑽石」有莫大關係。 鑽石山也是早期的電影夢工場,星光熠熠,出產不少影壇巨星。現時大老山隧道一帶,曾經有大觀片場及堅成片場,而斧山道則有永華片場、國泰片場及嘉禾片場,有不少電影公司曾租用場地拍攝電影或在附近取景。 大磡村雖然是寮屋區,但原來臥虎藏龍,為了方便拍攝電影,部份電影人曾居住於大磡村旁的「大觀園」石屋,例如有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喬宏、王萊、賀賓及鮑方等。喬宏的太太小金子形容這個地方:「住了十多年,美到無比,我一直記得…」。令電影界幕前幕後回味的,還有聯誼路的手造皮鞋及擔擔麵,不少影迷到麵舖追星,引起不少趣事。 隨著政府於八十年代及二千年大規模清拆這遍寮屋區,片場也陸續搬離此區,以往的光影回憶只能在電影回味。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5 - 浮家泛宅香港仔 http://www.filejungle.com/f/anC6KC http://www.fileswap.com/dl/cbIm7SzpXy/Hong.Kong.Stories.18Series.05.rmvb.html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ZfyE7Xj http://www.filesonic.com/file/tPXwM44 http://www.fileserve.com/file/2BKfSCD http://ul.to/dpn53y56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第五集﹕ 昔日香港仔避風塘的風貌,曾經是不少本地名信片的標誌畫面,水上的浮家泛宅、海鮮華舫的霓虹光芒,吸引過無數遊客特地前往,在舫上品償海鮮美食的風味,更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繁華漁港的背後,卻是一段段漁民辛勞工作糊口的故事,艇戶小孩不慎遇溺時有所聞,而普遍較低的教育水平,更令水上人受到陸上人歧視,他們的默默耕耘,沒有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隨著水上人逐漸遷居陸上,漁民數目減少,避風塘擠得水泄不通的景象已成過去,取而代之是避風塘兩岸,一幢幢建築華麗的住宅大廈,舊日的漁火閃閃只有在明信片裡回味。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6 - 靜觀其變 http://www.filejungle.com/f/JEvcJX http://www.fileswap.com/dl/Ye2jZXfuux/Hong.Kong.Stories.18Series.06.rmvb.html http://www.filesonic.com/file/UCiNJMx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m38WUHB http://www.fileserve.com/file/jr76rHb http://ul.to/hdhb2wyn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今天的觀塘可算是充滿矛盾的地方,它充斥著舊樓、舊工廠大廈,裕民坊一帶已十室九空,等待重建;但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創意工業亦同時進駐工廠大?之內,而新型商貿大?陸續落成。 1950年代前的觀塘是荒蕪的海灣,1954年政府發展觀塘,將觀塘打造成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政府於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騰出土地予廠家,並於1959年完成。六、七十年代,觀塘工業區十分繁盛,到處張貼招聘街招,工廠女工早出晚歸,笑言當時是「星星月亮,不見太陽」。 政府發展觀塘工業的同時,於工業區附近興建一些五至六層高的住宅,方便市民上班。但在發展過程初期,各項民生設施不足,令觀塘被評為失敗的衛星城市。由於當年治安欠佳,童黨問題嚴重,觀塘更一度被視為「紅番區」。此外,七十年代滿街小販,當年政府為安置無牌小販,開設臨時小販市場,唯屹立至今三十年多仍不改「臨時」之名。裕民坊一帶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市區重建計劃,倒不如趁它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前,再細味它獨特的舊區風貌。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7 - 後花園記 http://bulletupload.com/p03coiflqdwy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i7i8dvrhj http://www.fileswap.com/dl/b3YUBDCWC/Hong.Kong.Stories.18Series.07.rmvb.html http://ul.to/upvyymt3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在城市發展的巨輪下,西貢這個香港後花園,如何保持世外桃源的自然面貌,以及充滿人情味的鄉村 風情? 週末假日,西貢墟總聚滿各區以至世界各地的遊人,但他們卻未必知道,自己隨時踏在天后廟的「風水?」上。居 民當年如何與殖民政府據理力爭,保留這鄉土文化?西貢的村落文化,與新界其他地區如何大不同?從三百年來孟 公屋成氏與大水坑張氏歲歲互相拜年的報恩故事,你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漫步萬宜水庫之時,你是否知道,澄碧的水原來浸沒了一間間村屋?村民娓娓道來當年搬村點滴。郊遊野餐、遠足 登山之際,你有否想過,蒼翠的山頭和四通八達的路徑,原來都得來不易?漁護署職員細數昔日暴雨中植樹、人手 建路的經歷。 為西貢人出頭的外國人、歷經漁業與時並進的漁民、愛上西貢繼而致力保育西貢的退休外籍警察,一代一代西貢人 和愛西貢的外區人,如何努力耕耘灌溉、守護保育西貢這片淨土? 編導:麥嘉緯 Google translated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continued to change, Hong Kong, Sai Kung this garden, how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appearance of paradise, and the village is full of human touch style? Weekend, the total poly Sai Kung district and around the world is full of tourists, but they may not know that he's always riding in the Tin Hau Temple, "feng shui?" On. How did people argue with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to retain the local culture? Sai Kung village culture, and how other parts of the New Territories so different? Mang from three years into a large puddle with Chang's New Year's gratitude to each other but each story, you may be able to be discerned. Walk the High Island Reservoir, you know, clear blue water immersion of an old village house? His right to move the village when the villagers bit. Picnic, hiking on the occasion, you thought, green hills and the path ext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the original is not easy? AFCD staff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old rain tree planting, road construction staff experience. Foreigners who speak out in Sai Kung, after fishermen fishing with the times, fell in love with Sai Kung Sai Kung and then committed to preserving the retirement of foreign polic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utside the area of Sai Kung and Aixi Gong people, how hard work of irrigation, the guardian care this piece of Saigon Pure Land? Director: Faber latitude Episode 08 - 田中作樂 http://filevelocity.com/0n2ptyw5k6a7/Hong.Kong.Stories.18Series.08.rmvb http://hotfile.com/dl/144458061/4a72f05/Hong.Kong.Stories.18Series.08.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w0vzw7ep/Hong.Kong.Stories.18Series.08.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z94v03fnv http://ul.to/o949aa34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田中作樂 昔日的沙田農田處處,是人口稀少的鄉郊地方。早於六十年代,沙田已經是熱門的郊遊景點,居於市區的人可以乘搭火車,很快便到達沙田站,再往望夫石、西林寺、萬佛寺等地方遊覽。 八十年代,政府發展沙田,建於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令沙田人流大增;同時,九鐵陸續增設大圍站、馬場站,沙田景點越來越多,大圍單車公園、馬場、彭福公園成為各區居民的假日好去處。 沙田,這個被譽為規劃得最成功的新市鎮,它如何在現代化的同時,保留原有的鄉土氣息?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9 - 從古到今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qde5af3n9 http://bulletupload.com/gjlkc7a7yo2m http://hotfile.com/dl/146469511/d0757d8/Hong.Kong.Stories.18Series.09.rmvb.html http://www.fileswap.com/dl/MIPo7zst2r/Hong.Kong.Stories.18Series.09.rmvb.html http://ul.to/z93kw1b7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香港開埠初期,「太古」這個地方名還沒有出現。不過,自於百多年前,太古這間老牌英資洋行在鰂魚涌興建糖廠與船塢,把這一帶孕育成港島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地區。 若你經過太古城的太豐路,會發現一塊擁有百年歷史的太古船塢奠基石,它見證著香港造船業的興衰成敗。曾在船塢當過學徒的大學工程師盧覺強,及附近筲箕灣船廠東主,親述昔日種種輝煌歷史。 盛載著香港人不少集體回憶的太古汽水廠,也是源於鰂魚涌這塊土地。儲汽水蓋掩送大禮、全港搖搖王大賽等推廣意念,一次又一次掀起全港熱潮,箇中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仍叫人聽得津津樂道。 今天,糖廠和船塢的原址已變成美侖美奐的商業大廈和中產家庭屋苑,但附近那超過半世紀的舊有員工宿舍,依舊存在,裡面還住著不少前船塢及糖廠的東區人,他們仍能口述當年那段已經封麈的太古歷史。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10 - 旺角日與夜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bfhyhawoz http://bulletupload.com/mgyyd3hfqfza http://hotfile.com/dl/146447931/7e678d2/Hong.Kong.Stories.18Series.10.rmvb.html http://www.fileswap.com/dl/FfUBSjXvVW/Hong.Kong.Stories.18Series.10.rmvb.html http://ul.to/c7rgxwtb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坊間流傳,旺角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旺了這麼多年,旺角昔日的興盛與今日的繁榮有何異同? 在旺角,各類貨品玩意各有自己的地頭,當中便有不少故事。通菜街金魚街無人不識,但它的前身金魚天光墟你又有否聽聞?金魚街的開山店主,細說由天光墟到入舖到搬舖的經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花墟,同樣歷經搬遷,花農憶述,昔日花墟過年前竟然靜如閒日?今日彌敦道西邊的旺角,裝修建材店遍佈,原來始於四十年代的砵蘭街?當時未結業的吉祥茶樓,更是他們的集體回憶。 去旺角「掃街」(吃街頭小吃)不是現在才流行,庶民食家、資深傳媒人梁家權,帶我們回味昔日的街頭滋味,還有他在麥花臣球場外吃車仔麵的秘技。另外,當年享負盛名的旋轉餐廳、皇上皇餐廳,龍鳳茶樓的政治漫畫,瓊華酒樓的雙十節,亦令許多人回味無窮。 旺角雖然龍蛇混雜,精雅的文化卻可並存不悖。文化評論人陳雲道來他如何在旺角書店尋幽探勝,以及旺角雅俗並存的獨有街道文化。朗豪坊的出現,加上「自由行」旅客的龐大消費力,如何改變這充滿特色的街道文化?旺角,最終會否變成另一條廣東道或銅鑼灣?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2: 荃城.傳承 (TVBOXNOW Version - MegaUpload Links)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2 S Y N O P S I S 說起荃灣,你會想起高聳入雲的如心廣場,還是山上林立的寺廟禪院?有否想過,早已是市區一部分的荃灣,昔日是遍佈西洋菜田的「淺灣」,「發達到金山,想死去荃灣」? 不過,自1961年規劃為第一代衛星城市,五十年來,荃灣的發展巨輪便從沒停下。由早期打電話當長途計的市郊,到後來成為工業重鎮,最初搬到荃灣的居民如何開荒?原住村民怎樣搬村為新市鎮發展開路?當年的工廠領班,以及由山寨廠做起的工業家,又如何重塑荃灣各類工廠和山寨廠千帆並舉的面貌? 荃灣新市鎮包括葵青荔景等地,昔日交通未完善,居民竟要坐豬籠車出入?第一代小販商戶,以及電台電視節目主持林超榮,又如何見證眾安街、川龍街一帶成為的消費中心? 編導:麥嘉緯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IHCB0ZDC http://www.megavideo.com/?d=IHCB0ZDC[/hide] Torrent Attached
Episode 03: 由春秧街說起 (TVBOXNOW Version - MegaUpload Links)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3 S Y N O P S I S 早於國共內戰時期,不少上海人走避到香港,並居於北角一帶,因此於50年代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上海人於北角開設上海餐館及理髮店。到了60年代,上海人搬離北角,與此同時陸續有福建人聚居,尤以春秧街一帶最為明顯,北角亦由小上海變成小福建。 1957年北角邨落成,屋邨以低密度設計,且位於海旁,環境優美,有人認為獲抽中入住北角邨好比中馬票。2002年北角邨被拆卸,至今該地皮仍然丟空,但居民鄰里之情卻保留在老街坊記憶中。 華豐國貨是香港現時少數的國貨公司之一,四十多年來屹立不倒。一直以來,不少愛國團體、左派機均集中於北角。1967香港發生暴動,8月4日,港英政府派出直升機,降落在北角僑冠大廈天台,突襲及圍剿大廈內的左派大本營。今天走進北角,會否仍然感受到強烈的愛國色彩?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8VDRYIB0 http://www.megavideo.com/?d=8VDRYIB0[/hide] Torrent Attached
早於國共內戰時期,不少上海人走避到香港,並居於北角一帶,因此於50年代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上海人於北角開設上海餐館及理髮店。到了60年代,上海人搬離北角,與此同時陸續有福建人聚居,尤以春秧街一帶最為明顯,北角亦由小上海變成小福建。 1957年北角?落成,屋?以低密度設計,且位於海旁,環境優美,有人認為獲抽中入住北角?好比中馬票。2002年北角?被拆卸,至今該地皮仍然丟空,但居民鄰里之情卻保留在老街坊記憶中。 華豐國貨是香港現時少數的國貨公司之一,四十多年來屹立不倒。一直以來,不少愛國團體、左派機均集中於北角。1967香港發生暴動,8月4日,港英政府派出直升機,降落在北角僑冠大廈天台,突襲及圍剿大廈內的左派大本營。今天走進北角,會否仍然感受到強烈的愛國色彩?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3 - 由春秧街說起 http://www.filejungle.com/f/dD8BWf http://filepost.com/files/417fc833 http://www.filesonic.com/file/YDOQw1c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dfxSVPm http://www.fileserve.com/file/n8tKWsH http://ul.to/vpdveulp
第四集﹕鑽石山有個荷里活 位於東九龍的鑽石山,是以住宅為主的社區,未來政府計劃在此興建沙中線車站,位置正是大磡村及元嶺村的舊址。以往,大磡村及元嶺村一帶是大型寮屋區,房子層層疊疊,居住環境擠迫,情況與鑽石山閃閃生輝的名字風馬牛不相及。但原來,鑽石山上有歷史悠久的石礦場,與名稱中的「鑽石」有莫大關係。 鑽石山也是早期的電影夢工場,星光熠熠,出產不少影壇巨星。現時大老山隧道一帶,曾經有大觀片場及堅成片場,而斧山道則有永華片場、國泰片場及嘉禾片場,有不少電影公司曾租用場地拍攝電影或在附近取景。 大磡村雖然是寮屋區,但原來臥虎藏龍,為了方便拍攝電影,部份電影人曾居住於大磡村旁的「大觀園」石屋,例如有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喬宏、王萊、賀賓及鮑方等。喬宏的太太小金子形容這個地方:「住了十多年,美到無比,我一直記得…」。令電影界幕前幕後回味的,還有聯誼路的手造皮鞋及擔擔麵,不少影迷到麵舖追星,引起不少趣事。 隨著政府於八十年代及二千年大規模清拆這遍寮屋區,片場也陸續搬離此區,以往的光影回憶只能在電影回味。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4 - 鑽石山有個荷里活 http://www.filejungle.com/f/2EAjDD http://www.filesonic.com/file/qyfG1IB http://www.fileserve.com/file/tfFssrN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NWp6dUk http://ul.to/3z2nilfk http://www.fileswap.com/dl/hfze0nLpkf/Hong.Kong.Stories.18Series.04.rmvb.html
Episode 04: 鑽石山有個荷里活 (TVBOXNOW Version - MegaUpload Links) Spoiler: T H I S E P I S O D E S Y N O P S I S 位於東九龍的鑽石山,是以住宅為主的社區,未來政府計劃在此興建沙中線車站,位置正是大磡村及元嶺村的舊址。以往,大磡村及元嶺村一帶是大型寮屋區,房子層層疊疊,居住環境擠迫,情況與鑽石山閃閃生輝的名字風馬牛不相及。但原來,鑽石山上有歷史悠久的石礦場,與名稱中的「鑽石」有莫大關係。 鑽石山也是早期的電影夢工場,星光熠熠,出產不少影壇巨星。現時大老山隧道一帶,曾經有大觀片場及堅成片場,而斧山道則有永華片場、國泰片場及嘉禾片場,有不少電影公司曾租用場地拍攝電影或在附近取景。 大磡村雖然是寮屋區,但原來臥虎藏龍,為了方便拍攝電影,部份電影人曾居住於大磡村旁的「大觀園」石屋,例如有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喬宏、王萊、賀賓及鮑方等。喬宏的太太小金子形容這個地方:「住了十多年,美到無比,我一直記得…」。令電影界幕前幕後回味的,還有聯誼路的手造皮鞋及擔擔麵,不少影迷到麵舖追星,引起不少趣事。 隨著政府於八十年代及二千年大規模清拆這遍寮屋區,片場也陸續搬離此區,以往的光影回憶只能在電影回味。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C7L3YR67 http://www.megavideo.com/?d=C7L3YR67[/hide] Torrent Attached
第五集﹕ 昔日香港仔避風塘的風貌,曾經是不少本地名信片的標誌畫面,水上的浮家泛宅、海鮮華舫的霓虹光芒,吸引過無數遊客特地前往,在舫上品償海鮮美食的風味,更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繁華漁港的背後,卻是一段段漁民辛勞工作糊口的故事,艇戶小孩不慎遇溺時有所聞,而普遍較低的教育水平,更令水上人受到陸上人歧視,他們的默默耕耘,沒有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隨著水上人逐漸遷居陸上,漁民數目減少,避風塘擠得水泄不通的景象已成過去,取而代之是避風塘兩岸,一幢幢建築華麗的住宅大廈,舊日的漁火閃閃只有在明信片裡回味。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5 - 浮家泛宅香港仔 http://www.filejungle.com/f/anC6KC http://www.fileswap.com/dl/cbIm7SzpXy/Hong.Kong.Stories.18Series.05.rmvb.html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ZfyE7Xj http://www.filesonic.com/file/tPXwM44 http://www.fileserve.com/file/2BKfSCD http://ul.to/dpn53y56
Episode 05: 浮家泛宅香港仔 (TVBOXNOW Version - MegaUpload Links)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5 S Y N O P S I S 昔日香港仔避風塘的風貌,曾經是不少本地名信片的標誌畫面,水上的浮家泛宅、海鮮華舫的霓虹光芒,吸引過無數遊客特地前往,在舫上品償海鮮美食的風味,更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繁華漁港的背後,卻是一段段漁民辛勞工作糊口的故事,艇戶小孩不慎遇溺時有所聞,而普遍較低的教育水平,更令水上人受到陸上人歧視,他們的默默耕耘,沒有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隨著水上人逐漸遷居陸上,漁民數目減少,避風塘擠得水泄不通的景象已成過去,取而代之是避風塘兩岸,一幢幢建築華麗的住宅大廈,舊日的漁火閃閃只有在明信片裡回味。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7GXZKT85 http://www.megavideo.com/?d=7GXZKT85[/hide] Torrent Attached
今天的觀塘可算是充滿矛盾的地方,它充斥著舊樓、舊工廠大廈,裕民坊一帶已十室九空,等待重建;但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創意工業亦同時進駐工廠大?之內,而新型商貿大?陸續落成。 1950年代前的觀塘是荒蕪的海灣,1954年政府發展觀塘,將觀塘打造成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政府於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騰出土地予廠家,並於1959年完成。六、七十年代,觀塘工業區十分繁盛,到處張貼招聘街招,工廠女工早出晚歸,笑言當時是「星星月亮,不見太陽」。 政府發展觀塘工業的同時,於工業區附近興建一些五至六層高的住宅,方便市民上班。但在發展過程初期,各項民生設施不足,令觀塘被評為失敗的衛星城市。由於當年治安欠佳,童黨問題嚴重,觀塘更一度被視為「紅番區」。此外,七十年代滿街小販,當年政府為安置無牌小販,開設臨時小販市場,唯屹立至今三十年多仍不改「臨時」之名。裕民坊一帶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市區重建計劃,倒不如趁它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前,再細味它獨特的舊區風貌。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6 - 靜觀其變 http://www.filejungle.com/f/JEvcJX http://www.fileswap.com/dl/Ye2jZXfuux/Hong.Kong.Stories.18Series.06.rmvb.html http://www.filesonic.com/file/UCiNJMx http://www.uploadstation.com/file/m38WUHB http://www.fileserve.com/file/jr76rHb http://ul.to/hdhb2wyn
Episode 06: 靜觀其變 (TVBOXNOW Version - MegaUpload Links)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6 S Y N O P S I S 今天的觀塘可算是充滿矛盾的地方,它充斥著舊樓、舊工廠大廈,裕民坊一帶已十室九空,等待重建;但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創意工業亦同時進駐工廠大厦之內,而新型商貿大厦陸續落成。 1950年代前的觀塘是荒蕪的海灣,1954年政府發展觀塘,將觀塘打造成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政府於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騰出土地予廠家,並於1959年完成。六、七十年代,觀塘工業區十分繁盛,到處張貼招聘街招,工廠女工早出晚歸,笑言當時是「星星月亮,不見太陽」。 政府發展觀塘工業的同時,於工業區附近興建一些五至六層高的住宅,方便市民上班。但在發展過程初期,各項民生設施不足,令觀塘被評為失敗的衛星城市。由於當年治安欠佳,童黨問題嚴重,觀塘更一度被視為「紅番區」。此外,七十年代滿街小販,當年政府為安置無牌小販,開設臨時小販市場,唯屹立至今三十年多仍不改「臨時」之名。裕民坊一帶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市區重建計劃,倒不如趁它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前,再細味它獨特的舊區風貌。 [hide] http://www.megaupload.com/?d=1YNWQ6HS http://www.megavideo.com/?d=1YNWQ6HS[/hide] Torrent Attached
Episode 07: 後花園記 (TVBOXNOW Version - Various Links)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7 S Y N O P S I S 在城市發展的巨輪下,西貢這個香港後花園,如何保持世外桃源的自然面貌,以及充滿人情味的鄉村風情? 週末假日,西貢墟總聚滿各區以至世界各地的遊人,但他們卻未必知道,自己隨時踏在天后廟的「風水?」上。居民當年如何與殖民政府據理力爭,保留這鄉土文化?西貢的村落文化,與新界其他地區如何大不同?從三百年來孟公屋成氏與大水坑張氏歲歲互相拜年的報恩故事,你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漫步萬宜水庫之時,你是否知道,澄碧的水原來浸沒了一間間村屋?村民娓娓道來當年搬村點滴。郊遊野餐、遠足登山之際,你有否想過,蒼翠的山頭和四通八達的路徑,原來都得來不易?漁護署職員細數昔日暴雨中植樹、人手建路的經歷。 為西貢人出頭的外國人、歷經漁業與時並進的漁民、愛上西貢繼而致力保育西貢的退休外籍警察,一代一代西貢人和愛西貢的外區人,如何努力耕耘灌溉、守護保育西貢這片淨土? 編導:麥嘉緯 [hide] http://filepost.com/files/73dc7dcd/RTHK-香港故事(18)-Ch07-後花園記-2012-01-23.rmvb http://www.fileswap.com/dl/xe2oQLfKwR/Hong_Kong_Stories_香港故事(第18輯)_07.rmvb.html[/hide] Torrent Attached
在城市發展的巨輪下,西貢這個香港後花園,如何保持世外桃源的自然面貌,以及充滿人情味的鄉村 風情? 週末假日,西貢墟總聚滿各區以至世界各地的遊人,但他們卻未必知道,自己隨時踏在天后廟的「風水?」上。居 民當年如何與殖民政府據理力爭,保留這鄉土文化?西貢的村落文化,與新界其他地區如何大不同?從三百年來孟 公屋成氏與大水坑張氏歲歲互相拜年的報恩故事,你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漫步萬宜水庫之時,你是否知道,澄碧的水原來浸沒了一間間村屋?村民娓娓道來當年搬村點滴。郊遊野餐、遠足 登山之際,你有否想過,蒼翠的山頭和四通八達的路徑,原來都得來不易?漁護署職員細數昔日暴雨中植樹、人手 建路的經歷。 為西貢人出頭的外國人、歷經漁業與時並進的漁民、愛上西貢繼而致力保育西貢的退休外籍警察,一代一代西貢人 和愛西貢的外區人,如何努力耕耘灌溉、守護保育西貢這片淨土? 編導:麥嘉緯 Google translated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continued to change, Hong Kong, Sai Kung this garden, how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appearance of paradise, and the village is full of human touch style? Weekend, the total poly Sai Kung district and around the world is full of tourists, but they may not know that he's always riding in the Tin Hau Temple, "feng shui?" On. How did people argue with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to retain the local culture? Sai Kung village culture, and how other parts of the New Territories so different? Mang from three years into a large puddle with Chang's New Year's gratitude to each other but each story, you may be able to be discerned. Walk the High Island Reservoir, you know, clear blue water immersion of an old village house? His right to move the village when the villagers bit. Picnic, hiking on the occasion, you thought, green hills and the path ext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the original is not easy? AFCD staff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old rain tree planting, road construction staff experience. Foreigners who speak out in Sai Kung, after fishermen fishing with the times, fell in love with Sai Kung Sai Kung and then committed to preserving the retirement of foreign polic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utside the area of Sai Kung and Aixi Gong people, how hard work of irrigation, the guardian care this piece of Saigon Pure Land? Director: Faber latitude http://bulletupload.com/p03coiflqdwy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i7i8dvrhj http://www.fileswap.com/dl/b3YUBDCWC/Hong.Kong.Stories.18Series.07.rmvb.html http://oron.com/6a8lrpsllfln http://www.shragle.com/files/ba9b8996/Hong.Kong.Stories.18Series.07.rmvb http://ul.to/upvyymt3
Episode 08: 田中作樂 (TVBOXNOW Version - Multiple Various Links) Spoiler: E P I S O D E 0 8 S Y N O P S I S 昔日的沙田農田處處,是人口稀少的鄉郊地方。早於六十年代,沙田已經是熱門的郊遊景點,居於市區的人可以乘搭火車,很快便到達沙田站,再往望夫石、西林寺、萬佛寺等地方遊覽。 八十年代,政府發展沙田,建於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令沙田人流大增;同時,九鐵陸續增設大圍站、馬場站,沙田景點越來越多,大圍單車公園、馬場、彭福公園成為各區居民的假日好去處。 沙田,這個被譽為規劃得最成功的新市鎮,它如何在現代化的同時,保留原有的鄉土氣息? [hide] http://jumbofiles.com/jm2cfsz5aa4m http://hotfile.com/dl/144423932/d0cd800[/HIDE] Torrent Attached
田中作樂 昔日的沙田農田處處,是人口稀少的鄉郊地方。早於六十年代,沙田已經是熱門的郊遊景點,居於市區的人可以乘搭火車,很快便到達沙田站,再往望夫石、西林寺、萬佛寺等地方遊覽。 八十年代,政府發展沙田,建於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令沙田人流大增;同時,九鐵陸續增設大圍站、馬場站,沙田景點越來越多,大圍單車公園、馬場、彭福公園成為各區居民的假日好去處。 沙田,這個被譽為規劃得最成功的新市鎮,它如何在現代化的同時,保留原有的鄉土氣息?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08 - 田中作樂 http://filevelocity.com/0n2ptyw5k6a7/Hong.Kong.Stories.18Series.08.rmvb http://hotfile.com/dl/144458061/4a72f05/Hong.Kong.Stories.18Series.08.rmvb.html http://freakshare.com/files/w0vzw7ep/Hong.Kong.Stories.18Series.08.rmvb.html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z94v03fnv http://ul.to/o949aa34
Episode 09 - 從古到今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qde5af3n9 http://bulletupload.com/gjlkc7a7yo2m http://hotfile.com/dl/146469511/d0757d8/Hong.Kong.Stories.18Series.09.rmvb.html http://www.fileswap.com/dl/MIPo7zst2r/Hong.Kong.Stories.18Series.09.rmvb.html http://ul.to/z93kw1b7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香港開埠初期,「太古」這個地方名還沒有出現。不過,自於百多年前,太古這間老牌英資洋行在鰂魚涌興建糖廠與船塢,把這一帶孕育成港島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地區。 若你經過太古城的太豐路,會發現一塊擁有百年歷史的太古船塢奠基石,它見證著香港造船業的興衰成敗。曾在船塢當過學徒的大學工程師盧覺強,及附近筲箕灣船廠東主,親述昔日種種輝煌歷史。 盛載著香港人不少集體回憶的太古汽水廠,也是源於鰂魚涌這塊土地。儲汽水蓋掩送大禮、全港搖搖王大賽等推廣意念,一次又一次掀起全港熱潮,箇中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仍叫人聽得津津樂道。 今天,糖廠和船塢的原址已變成美侖美奐的商業大廈和中產家庭屋苑,但附近那超過半世紀的舊有員工宿舍,依舊存在,裡面還住著不少前船塢及糖廠的東區人,他們仍能口述當年那段已經封麈的太古歷史。 Google translated Episode 10 - 旺角日與夜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bfhyhawoz http://bulletupload.com/mgyyd3hfqfza http://hotfile.com/dl/146447931/7e678d2/Hong.Kong.Stories.18Series.10.rmvb.html http://www.fileswap.com/dl/FfUBSjXvVW/Hong.Kong.Stories.18Series.10.rmvb.html http://ul.to/c7rgxwtb Spoiler: SHOW DESCRIPTION AND SNAPSHOT 坊間流傳,旺角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旺了這麼多年,旺角昔日的興盛與今日的繁榮有何異同? 在旺角,各類貨品玩意各有自己的地頭,當中便有不少故事。通菜街金魚街無人不識,但它的前身金魚天光墟你又有否聽聞?金魚街的開山店主,細說由天光墟到入舖到搬舖的經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花墟,同樣歷經搬遷,花農憶述,昔日花墟過年前竟然靜如閒日?今日彌敦道西邊的旺角,裝修建材店遍佈,原來始於四十年代的砵蘭街?當時未結業的吉祥茶樓,更是他們的集體回憶。 去旺角「掃街」(吃街頭小吃)不是現在才流行,庶民食家、資深傳媒人梁家權,帶我們回味昔日的街頭滋味,還有他在麥花臣球場外吃車仔麵的秘技。另外,當年享負盛名的旋轉餐廳、皇上皇餐廳,龍鳳茶樓的政治漫畫,瓊華酒樓的雙十節,亦令許多人回味無窮。 旺角雖然龍蛇混雜,精雅的文化卻可並存不悖。文化評論人陳雲道來他如何在旺角書店尋幽探勝,以及旺角雅俗並存的獨有街道文化。朗豪坊的出現,加上「自由行」旅客的龐大消費力,如何改變這充滿特色的街道文化?旺角,最終會否變成另一條廣東道或銅鑼灣? Google translated